琅琅上口

出自 清代 王韬 《淞隐漫录》

释义:琅琅:形容声音清脆响亮。指朗读熟练顺口。也指文章通俗易懂,节奏分明,便于阅读。

现代解析

“琅琅上口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读起来像清脆的玉石碰撞声一样流畅悦耳”,专门用来形容语言或文字特别顺口、好读、容易记住。

它的魅力在于抓住了“声音”和“感觉”的联动——比如一首好听的歌谣,你听一两遍就能跟着哼唱;或者一段文字,读起来节奏分明、押韵自然,像滑滑梯一样一气呵成,不拗口、不卡壳。比如童谣“小老鼠,上灯台”,简单押韵,孩子听一遍就能背,这就是“琅琅上口”的典型例子。

生活中,广告语(比如“今年过节不收礼”)、顺口溜、甚至好的演讲稿,都会追求这种“琅琅上口”的效果,因为容易传播,容易让人记住。反过来,如果一句话生僻字扎堆、句式拧巴,读起来像啃硬馒头,那就完全相反了。

简单说,这个成语夸的是“语言自带流畅感”,像吃一颗甜葡萄,不用费劲嚼,滋味自然来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