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无枝叶

出自 唐代 白居易 《有唐善人墓碑》

释义:词:言词,词句。形容文字简炼,无枝蔓之辞。

现代解析

“词无枝叶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话语没有多余的枝杈和叶子”,用来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简洁直接,不绕弯子、不堆砌废话。它的精髓在于“精准高效”——用最少的字表达最核心的意思,就像一棵树只留主干,砍掉所有杂乱的枝叶,让人一眼看清重点。

举个例子:假如有人问“今天天气怎么样?”
- 枝叶多的回答:“哎呀,早上我起床的时候看到天空有点灰蒙蒙的,云层特别厚,感觉像是要下雨,不过现在太阳又露出来一点,但风还挺大的……”
- 词无枝叶的回答:“阴转晴,风大。”

后者的回答直奔主题,没有修饰性的描述,但关键信息一点不漏。这种表达方式在紧急通知、公文写作、甚至日常沟通中都很实用,能节省时间,避免误解。

成语的魅力在于它提醒我们:真正的表达能力不是“说得多”,而是“说得准”。就像修剪植物一样,敢于删掉冗余的部分,才能让真正重要的内容脱颖而出。

白居易
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