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口皆碑

出自 宋代 释普济 《五灯会元》

释义: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。比喻对突出的好人好事一致称颂。[反]怨声载道。

现代解析

“有口皆碑”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“所有人的嘴都是记功碑”,说白了就是人人都夸、个个称赞。它像一幅动态画面:老百姓茶余饭后自发传颂某人的好处,就像不用雕刻的活碑文,自然又真诚。

这个成语的精妙在于用“嘴”和“碑”的碰撞制造反差。冷冰冰的石碑通常记录帝王将相的功绩,而“有口皆碑”却让普通人的口头夸奖变成更珍贵的荣誉——说明这个好名声不是官方宣传的,是群众真心认可的。比如一个医生几十年免费给穷人看病,村民可能不会给他立石碑,但会口口相传“这真是个好大夫”,这就是最高级的褒奖。

它暗含一个朴素道理: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。比起奖状锦旗,经得起街谈巷议的赞美才最难得。现在商家说“网红产品”可能掺水,但如果说“老街坊们有口皆碑”,那基本就是品质保证了。这个成语提醒我们:真正的优秀,永远活在人们的舌尖上。

释普济

释普济,俗姓张,清流(今属福建)人。住县北归仁里狮子岩,好赌博饮酒。理宗嘉熙间卒。事见《永乐大典》卷七八九五引《临汀志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