俯拾皆是

出自 唐代 司空图 《诗品·自然》

释义:形容到处都有,很容易取得。

现代解析

《俯拾皆是》字面意思是“低头随便一捡,到处都是”。这个成语生动描绘了一种“多到泛滥、随手可得”的状态,就像秋天公园里满地银杏叶,弯个腰就能抓一大把。

它的精髓在于用最接地气的动作——“弯腰捡东西”,来表现事物的普遍性和易得性。比如形容某个景区人挤人,说“游客多到俯拾皆是”,画面感立刻拉满:都不用刻意张望,视线所及全是人。现在也常用来调侃泛滥的事物,比如“网红同款滤镜俯拾皆是”,暗指跟风现象严重。
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自带矛盾感——既强调“多”,又暗示“不值钱”。就像沙滩上的贝壳,对赶海的人是宝贝,对当地人可能熟视无睹。这种双关意味让它在批评跟风现象时格外犀利,又不会显得刻薄。

司空图

司空图(837~908)晚唐诗人、诗论家。字表圣,自号知非子,又号耐辱居士。祖籍临淮(今安徽泗县东南),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(今山西永济)。唐懿宗咸通十年(869年)应试,擢进士上第,天复四年(904年),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,司空图佯装老朽不任事,被放还。后梁开平二年(908年),唐哀帝被弑,他绝食而死,终年七十二岁。司空图成就主要在诗论,《二十四诗品》为不朽之作。《全唐诗》收诗三卷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