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尺竿头,更进一步
现代解析
“百尺竿头,更进一步”这个成语,就像形容一个人已经站在了很高的地方,比如爬到了百尺高的竹竿顶端,但他还不满足,还想再往上突破一步。
它的核心是两层意思:
1. 肯定现有的成就:能到“百尺竿头”已经很厉害,说明你能力很强,已经超越了大多数人。
2. 鼓励持续突破:即使站在高处,依然有进步空间。比如运动员破了世界纪录,科学家有了重大发现,但还能继续优化、探索更深。
为什么这个成语有魅力?
- 接地气的比喻:用爬竿子形容进步,谁都能想象那种“已经很高但还想再够一够”的感觉。
- 反“躺平”精神:它反对“差不多就行”的心态,提醒人别被一时的成功困住脚步。
- 暗藏谦虚:真正的高手往往觉得自己还能更好,这种态度反而容易走得更远。
怎么用在生活中?
考试得了高分?可以想:“这次不错,但下次能不能更细心?”
工作完成目标?可以问:“有没有办法效率再提高一点?”
——它既是自我鞭策,也是对他人真诚的鼓励。
朱熹
朱熹(1130年9月15日~1200年4月23日),行五十二,小名沋郎,小字季延,字元晦,一字仲晦,号晦庵,晚称晦翁,又称紫阳先生、考亭先生、沧州病叟、云谷老人、逆翁。谥文,又称朱文公。汉族,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(今江西省婺源),出生于南剑州尤溪(今属福建三明市)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、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教育家、诗人、闽学派的代表人物,世称朱子,是孔子、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