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管繁弦

出自 唐代 白居易 《忆旧游》

释义:形容乐曲节拍急促,旋律丰富。也形容音乐演奏场面热烈。

现代解析

《急管繁弦》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急促的管乐声”和“繁杂的弦乐声”,合在一起形容音乐演奏得热闹非凡、节奏紧凑。但它的精髓远不止于此,更像是一幅动态的生活画卷。

想象一下热闹的宴会场景:笛子、唢呐吹得飞快,琴瑟琵琶弹得密集,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,让人听得心潮澎湃。这个成语正是抓住了这种“感官上的丰富感”——既强调节奏快(急管),又突出层次多(繁弦),传递出一种饱满的、令人目不暇接的活力。

如今,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比喻两种情景:
1. 艺术表现:比如描写一部电影情节紧凑、配乐丰富,或者一场演出精彩纷呈,都能用“急管繁弦”来形容那种让人沉浸的感染力。
2. 生活状态:现代人忙忙碌碌的日子,工作安排一个接一个,社交活动应接不暇,这种“快节奏的充实感”也能用它来生动概括。
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自带矛盾的美感——看似嘈杂,实则有序;听着急促,却充满生命力。它提醒我们:无论是艺术还是生活,浓烈的色彩和紧凑的节奏,同样能成就独特的魅力。

白居易
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