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“自生自灭”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“自己生长,自己消亡”,但它的内涵远不止于此。
生活中,我们常用它来形容一种“放任不管”的状态。比如,父母对孩子过度放养,不关心他的成长或教育,别人可能会说:“这孩子简直是自生自灭。”这里的潜台词是:缺乏必要的照顾或引导,结果是好是坏全凭运气。
在自然环境中,这个词更中性。比如一片野花没人照料,开得灿烂,凋零也无人过问,这就是“自生自灭”的典型场景。它强调的是一种不受外界干预的自然规律——不依赖外力,也不被外力改变。
不过,这个词往往带点消极色彩。当用它形容人或事物时,通常暗含“被忽视”“缺乏支持”的意味。比如公司对某个项目不闻不问,员工可能抱怨:“领导根本不管我们,让我们自生自灭。”
简单来说,“自生自灭”描绘的是一种“无人插手,任其自然发展”的状态,但具体是褒是贬,要看语境——可能是洒脱的自由,也可能是无奈的抛弃。
白居易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