束手就缚

出自 明代 罗贯中 《三国演义》

释义: 同“[[束手就擒]]”。

现代解析

“束手就缚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把手捆起来,乖乖让人绑住”,实际用来形容一个人完全放弃抵抗,心甘情愿接受失败或惩罚的状态。

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:警察抓小偷时,小偷不跑不躲,直接伸出双手等着戴手铐——这就是“束手就缚”最生动的画面。这个成语的精妙在于,它用动作描写代替心理描写,通过“束手”(放弃挣扎)和“就缚”(接受束缚)两个连贯动作,把认命、服输的态度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
生活中常见三种“束手就缚”的情况:
1. 自知理亏时的认错态度,比如熊孩子捣蛋后被家长发现,低着头等挨训;
2. 面对绝对优势时的理智选择,像棋手看到必输局面主动认输;
3. 被逼入绝境的无奈之举,好比被重重包围的士兵放下武器。

这个成语的警示意义在于:它既肯定了“认清形势不蛮干”的智慧,也暗含了对“过早放弃努力”的批评。就像打篮球时,不能刚落后10分就“束手就缚”,但明知比赛只剩1秒还瞎扑腾,也是不明智的。关键在于判断什么时候挣扎是徒劳,什么时候坚持还有转机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