殆无孑遗

出自 周祗 《与刘裕书谏伐蜀》

释义:几乎没有一点残存。

现代解析

“殆无孑遗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几乎连一个单独留下的都没有”,形容某种灾难或变故之后,人或物几乎全部消失,幸存者极少。

我们可以想象一场大火烧光了整片森林,放眼望去只剩焦土,连一棵侥幸存活的小树苗都难找到——这就是“殆无孑遗”的画面感。它强调的是一种“近乎彻底”的毁灭性结果,比如战争后的荒凉、瘟疫后的萧条,或者某种文化彻底失传的状态。

这个成语的冲击力在于“孑遗”二字:哪怕只剩一个孤独的幸存者,也能证明“尚未完全灭绝”,而“殆无”连这微弱的希望都掐灭了,传递出一种沉重的绝望感。比如形容某濒危动物时,若用“殆无孑遗”,比简单说“快灭绝了”更能让人感受到事态的严峻。

使用时要注意场景的严重性,比如“台风过后,渔村的房屋殆无孑遗”会比“殆无孑遗的零食”更合理,因为后者显得夸张不合逻辑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