铢两分寸

出自 宋代 王安石 《上仁宗皇帝言事书》

释义:指极少的数量。

现代解析

《铢两分寸》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一铢一两、一分一寸”,用来形容极其微小的分量或差别。它的精髓在于强调“精准”和“细致”——就像用最精密的秤去称一粒芝麻的重量,或用尺子去量一根头发的粗细。

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它用生活中最熟悉的计量单位(铢、两、分、寸都是古代小单位),把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。比如:
- 形容做事认真的人,会说“他计较到铢两分寸”,像在夸人连0.1毫米的误差都不放过;
- 描述两个事物极其相似,可以说“差别只在铢两分寸之间”,就像两杯水只差一滴那么少;
- 批评过分计较时,也能用“别总盯着铢两分寸”,暗示别为鸡毛蒜皮较真。

它背后还藏着古人的智慧: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,能关注到“铢两分寸”的人,往往是对品质有极致追求的匠人或学者。今天我们用这个成语,既是在说“细节决定成败”,也是在提醒“过犹不及”——该精细时不含糊,该放手时不计较。

王安石

王安石(1021年12月18日-1086年5月21日),字介甫,号半山,谥文,封荆国公。世人又称王荆公。汉族,北宋抚州临川人(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),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文学家、改革家,唐宋八大家之一。欧阳修称赞王安石:“翰林风月三千首,吏部文章二百年。老去自怜心尚在,后来谁与子争先。”传世文集有《王临川集》、《临川集拾遗》等。其诗文各体兼擅,词虽不多,但亦擅长,且有名作《桂枝香》等。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《泊船瓜洲》中的“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月何时照我还。”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