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“累苏积块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堆叠柴草,堆积土块”,但它的核心是用来形容做事或积累东西时,方法笨拙、效率低下,就像用零碎的材料一点点堆砌,既费劲又不成体系。
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
有人想盖房子,却不用砖瓦水泥,反而一根根捡树枝、一块块挖泥土来堆墙。虽然最终也能勉强搭出形状,但过程耗时费力,结果还容易垮塌。这就是“累苏积块”的典型表现——看似在努力,实则用错了方法。
它的讽刺在于:
1. 方向错误:把简单的事复杂化,比如用芝麻换西瓜,折腾半天收获甚微。
2. 缺乏规划:像散沙一样东拼西凑,没有系统性的步骤,最终事倍功半。
这个成语提醒我们:
真正的效率不是埋头苦干,而是用对方法。就像盖房要先打地基,学习要先建框架,零碎堆积不如抓住关键。如果发现自己忙得团团转却进展缓慢,可能就该警惕是否在“累苏积块”了。
钱谦益
钱谦益(1582—1664),字受之,号牧斋,晚号蒙叟,东涧老人。学者称虞山先生。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。常熟人。明史说他“至启、祯时,准北宋之矩矱” 明万历三十八年(1610)一甲三名进士,他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,官至礼部侍郎,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。在明末他作为东林党首领,已颇具影响。马士英、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,钱谦益依附之,为礼部尚书。后降清,仍为礼部侍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