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“地旷人稀”这个成语很好理解,字面意思就是“地方空旷,人烟稀少”。它通常用来形容那些面积很大但居住人口很少的地方,比如广袤的草原、偏远的山区或者人迹罕至的荒野。
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它用简单的四个字就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:一眼望不到边的土地,稀稀落落的几户人家,甚至可能方圆几里都看不到一个人影。它传递的是一种空旷、寂寥的感觉,有时候还带点荒凉的意味。
我们生活中其实有很多场景可以用到这个成语。比如,当你开车经过一片广阔的农田,半天看不到一个村庄;或者去西北旅游,看到无边无际的沙漠里只有零星几个牧民——这些都可以说是“地旷人稀”。它不仅仅是在说人少,更强调在广阔天地间的那种孤独感和渺小感。
这个成语之所以生动,是因为它抓住了“地”与“人”的强烈对比。土地越是辽阔,就越反衬出人的稀少,这种反差让画面感特别强烈。下次当你看到类似场景时,用上“地旷人稀”这个成语,一定能准确传达出那种空旷寂寥的意境。
班固
班固(32年—92年),字孟坚,扶风安陵(今陕西咸阳东北)人,东汉著名史学家、文学家。班固出身儒学世家,其父班彪、伯父班嗣,皆为当时著名学者。班固一生著述颇丰。作为史学家,《汉书》是继《史记》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,“前四史”之一;作为辞赋家,班固是“汉赋四大家”之一,《两都赋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,列入《文选》第一篇;同时,班固还是经学理论家,他编辑撰成的《白虎通义》,集当时经学之大成,使谶纬神学理论化、法典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