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事无成

出自 唐代 白居易 《醉吟》

释义:见“[[事无巨细]]”。

现代解析

“事事无成”这个成语很好理解,字面意思就是“每件事都没做成”。它形容一个人无论尝试做什么,最终都以失败或没有结果告终,带有一种无奈和挫败感。

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它抓住了人生中一种普遍的困境:努力却看不到回报。比如有人换了好几份工作都不顺心,创业几次都失败,甚至连日常小事也总出岔子,这时候用“事事无成”来形容就特别贴切。它比单纯说“失败”更生动,因为强调的是一种“连环失败”的状态。
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其实暗含对比——当事人可能付出了时间精力,但结果却像撞上一堵无形的墙。它不一定是批评,有时也用来表达自嘲或对他人的同情。比如朋友考试落榜又丢了工作,你说“他最近事事无成”,就比直接说“他很倒霉”更有画面感。

生活中谁都有“事事无成”的瞬间,但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,它既承认现实的残酷,又留有余地——毕竟“事事”不代表“永远”,今天不成,也许明天就有转机。

白居易
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