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番五次

出自 清代 吴敬梓 《儒林外史》

释义:番:次数,遍数。三、五:表示很多次,屡次。指反复多次。也作“三番两次”、“两次三番”。

现代解析

“三番五次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三次五次”,但实际是用来形容反复多次、频繁做同一件事。比如:

- 生活场景:你妈催你穿秋裤,今天说、明天说、后天还说……这就是“三番五次”地提醒。
- 背后情绪:这个词常带点“嫌烦”的感觉,暗示事情重复得有点过头,让人无奈或厌烦。
- 灵活用法:可以形容行为(“他三番五次迟到”),也可以形容现象(“手机三番五次没信号”)。

精髓:用简单的数字“三”“五”搭配,既形象又带节奏感,比直接说“老是”“一直”更生动,还能传递说话人的情绪。

吴敬梓

吴敬梓(1701—1754年),字敏轩,一字文木,号粒民,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。汉族,安徽省全椒人。因家有“文木山房”,所以晚年自称“文木老人”,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,故又称“秦淮寓客”(现存吴敬梓手写《兰亭序》中盖有印章:“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”)。后卒于客中。著有《文木山房诗文集》十二卷(今存四卷)、《文木山房诗说》七卷(今存四十三则)、小说《儒林外史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