蜚短流长

出自 清代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封三娘》

释义:流传于众人之口的闲言闲语。也作「飞短流长」、「飞流短长」。

现代解析

“蜚短流长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飞短”和“流长”,合起来形容人们背后传播闲言碎语的行为。

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群人围在一起,把别人的小事添油加醋,像传接力棒一样越传越离谱。比如,有人只是加班晚归,传到别人耳朵里可能变成“他婚姻出了问题”;谁穿了一件新衣服,可能被说成“故意炫耀”。这些闲话就像看不见的小飞虫(“蜚短”)和流动的河水(“流长”),悄无声息却蔓延得到处都是。

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两点:
1. 无中生有:很多闲话最初可能只是一件小事,甚至完全没根据,但经过口口相传就变了味。
2. 杀伤力隐蔽:它不像当面争吵那么直接,但长期积累会破坏人际关系,让人感到被孤立或冤枉。

生活中,我们可能都遇到过被议论或议论别人的情况。这个成语提醒我们:少参与无聊的闲话,也别太在意别人的评价——毕竟,那些“飞短流长”往往只是别人茶余饭后的消遣,未必代表真相。

蒲松龄

蒲松龄(1640-1715)字留仙,一字剑臣,别号柳泉居士,世称聊斋先生,自称异史氏,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。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。19岁应童子试,接连考取县、府、道三个第一,名震一时。补博士弟子员。以后屡试不第,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。为生活所迫,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,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,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,舌耕笔耘,近40年,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。1715年正月病逝,享年76岁。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《聊斋志异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