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“万目睚眦”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“一万双眼睛怒目而视”,形容众人极度愤怒、集体敌视的场面。
我们可以这样理解:
- 场景感极强:比如一群人被不公正对待时,所有眼睛都瞪得通红,像刀子一样盯着对方,画面感扑面而来。
- 情绪浓度高:不是一个人生气,而是群体愤怒的爆发,暗示矛盾已激化到难以调和的地步。
- 背后有故事:能引发众怒的,往往触及了大众底线,比如欺压弱者、践踏公理,成语背后藏着对恶行的强烈谴责。
使用场景举例:
- 官员贪污救灾款被曝光,百姓“万目睚眦”,要求严惩。
- 黑心企业污染河流,村民“万目睚眦”地堵住工厂大门。
核心魅力:四个字就能让读者瞬间联想到“群情激愤”的震撼场面,比直接说“大家很生气”更有力量感和画面冲击力。
曹雪芹
曹雪芹(约1715年5月28日—约1763年2月12日),名霑,字梦阮,号雪芹,又号芹溪、芹圃,中国古典名著《红楼梦》的作者,祖籍存在争议(辽宁辽阳、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),出生于江宁(今南京),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,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,曹顒之子(一说曹頫之子)。乾隆二十七年(1762年),幼子夭亡,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,卧床不起。乾隆二十八年(1763年)除夕(2月12日),因贫病无医而逝。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,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(1764年2月1日)、甲申(1764年)初春之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