捶胸顿足

出自 明代 李开先 《闲居集·昆仑张诗人传》

释义:捶:敲打。顿:跺。用拳敲打胸部,跺着双脚。形容非常悲痛或懊悔的样子。也作“顿足捶胸”。

现代解析

“捶胸顿足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就是一边用拳头捶打胸口,一边用脚跺地,活灵活现地画出一个极度懊恼或悲痛的人。它像按下情绪的快进键,把人的后悔、愤怒、伤心全浓缩在这套动作里——比如你刚错过末班车时本能的那一跺脚,或是得知亲人离世时失控的捶胸动作。

这个成语妙在两点:一是画面感极强,不用解释就能让人联想到那种情绪爆发的瞬间;二是动作比语言更有冲击力,就像看哑剧演员的表演,即使没台词也能懂他的痛苦。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真捶胸顿足,但这个成语让我们瞬间理解那种“肠子都悔青了”的强烈情绪,比说一百句“我好后悔”都来得生动。

李开先

(1502—1568)明山东章丘人,字伯华,号中麓。嘉靖八年进士,授户部主事,官至太常寺少卿,提督四夷馆。罢归,治田产,蓄声伎,家居近三十年。征歌度曲,为新声小令,诗歌豪放,尤工词曲,不循格律,诙谐调笑,信手放笔。自谓藏曲最富,有“词山曲海”之目。曾刻元乔梦符、张小山小令。作传奇《宝剑记》,又有《登坛记》,今佚。又有《词谑》、《闲居集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