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“济困扶危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就是“帮助有困难的人,救助处于危险中的人”。它讲的是一种雪中送炭的行为——别人遇到难关时主动伸手拉一把,比如借钱给吃不上饭的邻居,或是暴雨天帮摔倒的路人叫救护车。
这个成语最打动人心的点在于“精准的帮助”。它强调的不是锦上添花式的客气,而是专门针对那些真正陷入困境的人。就像地震时冲进废墟救人的志愿者,或者默默资助贫困学生的普通人,这些行动往往需要付出更多勇气和代价。
它背后还藏着中国人“帮急不帮懒”的智慧。提倡的是救真正的危难,而不是无原则地施舍。比如有人赌博欠债来借钱,这时候“不帮”反而是更大的善良。成语用“危”和“困”两个字,就像给帮助划出了清晰的边界。
现在社会虽然有很多公益组织,但这个成语提醒我们:帮助可以很简单,可能就是一个加班同事桌上的热饭,或是给迷路老人指个路。真正的善意不在于场面多大,而在于是否解决了别人火烧眉毛的难题。
王实甫
王实甫(1260年-1336年),名德信,大都(今北京市)人,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(今定兴县)。元代著名戏曲作家,杂剧《西厢记》的作者,生平事迹不详。王实甫与关汉卿齐名,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,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,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,成为中国戏曲史上“文采派”的杰出代表。著有杂剧十四种,现存《西厢记》、《丽春堂》、《破窑记》三种。《破窑记》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,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。另有《贩茶船》、《芙蓉亭》二种,各传有曲文一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