兵多者败

出自 清代 赵翼 《陔馀丛考》

释义:指兵卒过多的军队,常常会吃败仗,因为兵将各有所恃,号令不齐。

现代解析

“兵多者败”这个成语看似矛盾,实则藏着深刻的智慧。它不是说人多一定坏事,而是提醒我们:盲目追求数量优势,反而可能翻车。

举个生活例子:一家小餐馆老板觉得“人多力量大”,招了20个员工,结果人浮于事——洗碗的撞上端菜的,服务员闲着玩手机,工资开销压垮利润。这就是典型的“兵多者败”:资源没合理分配,人多反而成了内耗。

它的核心道理有三层:
1. 指挥失灵:就像十个司机开一辆车,方向盘抢来抢去肯定翻车。人越多,协调成本越高。
2. 依赖成害:仗着人多就容易松懈,就像足球赛全员压上进攻,后防线空虚反而被对手反击。
3. 质量碾压数量:三辆破车跑不过一辆超跑,乌合之众敌不过精兵强将。重点在“精”不在“多”。

现代职场中也常见这种现象:一个项目塞进太多人,开会扯皮的时间比干活还多;网红带货团队盲目扩编,反而把直播间搞得像菜市场。成语提醒我们:比起堆人头,优化流程、提升效率才是王道。

赵翼

赵翼(1727年~1814年1月10日)清代文学家、史学家。字云崧,一字耘崧,号瓯北,又号裘萼,晚号三半老人,汉族,江苏阳湖(今江苏省常州市)人。乾隆二十六年进士。官至贵西兵备道。旋辞官,主讲安定书院。长于史学,考据精赅。论诗主“独创”,反摹拟。五、七言古诗中有些作品,嘲讽理学,隐寓对时政的不满之情,与袁枚、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。所著《廿二史札记》与王鸣盛《十七史商榷》、钱大昕《二十二史考异》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