雏凤清声

出自 唐代 李商隐 《寄韩冬郎兼长之员外》

释义:雏凤:比喻优秀子弟;清声:清越的鸣声。比喻后代子孙更有才华。

现代解析

“雏凤清声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幼凤清脆的鸣叫声”,用来比喻年轻人或新生事物展现出的才华与潜力,像小凤凰的叫声一样清亮动人,给人惊喜和希望。

核心内涵:
1. 初露锋芒的潜力:小凤凰虽然年幼,但叫声已不同凡响,就像有才华的年轻人,即使经验不足,也能展现出与众不同的能力。
2. 清新向上的朝气:强调一种未被世俗磨灭的纯粹感,比如新人独特的创意,或孩子天真却充满灵气的表达。
3. 未来可期的信号:清亮的鸣叫暗示着成长空间,让人联想到“青出于蓝”的可能性。

生活化理解:
- 比如一个学生第一次写诗就惊艳全班,老师可能用“雏凤清声”夸他天赋过人;
- 或一款新上市的小众产品设计新颖,网友评价“真是雏凤清声”,意思是它虽出自小团队,却比老牌更吸睛。

魅力所在:
这个成语把“年轻”和“优秀”完美结合,既赞美当下的表现,又暗含对未来的期待,比直接说“有潜力”更生动,画面感十足——仿佛能听到那只小凤凰“啾”的一声,让人眼前一亮。

李商隐

李商隐(约813年-约858年),字义山,号玉溪(谿)生、樊南生,唐代著名诗人,祖籍河内(今河南省焦作市)沁阳,出生于郑州荥阳。他擅长诗歌写作,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,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,和杜牧合称“小李杜”,与温庭筠合称为“温李”,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、温庭筠风格相近,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,故并称为“三十六体”。其诗构思新奇,风格秾丽,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,优美动人,广为传诵。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,难于索解,至有“诗家总爱西昆好,独恨无人作郑笺”之说。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,一生很不得志。死后葬于家乡沁阳(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)。作品收录为《李义山诗集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