落井下石

出自 唐代 韩愈 《柳子厚墓志铭》

释义:见有人掉在井里,不但不救,反而向井中扔石头。比喻乘人危难之际加以打击陷害。也作“投井下石”、“下井投石”。

现代解析

“落井下石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看到人掉进井里,不但不救,反而往井里扔石头”,用来形容在别人遇到困难时,不但不帮忙,还趁机加以伤害的行为。

举个例子:同事工作失误被领导批评,你明明可以帮他解释或安慰,却趁机在背后说他坏话,让领导对他印象更差——这就是典型的“落井下石”。

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两点:
1. 时机精准的恶意:专挑对方最脆弱的时候下手,像猎人等待猎物受伤才出击;
2. 雪上加霜的伤害:让原本的困境变得更糟,比如有人欠债时逼他还钱,朋友失恋时嘲讽他活该。

生活中要警惕这类人,他们往往表面友善,关键时刻却暴露本性。成语的魅力在于用“井”和“石头”两个具体意象,让人瞬间理解这种卑劣行为的画面感。记住它不仅是语言工具,更是人际交往的警示灯。

韩愈

韩愈(768~824)字退之,唐代文学家、哲学家、思想家,河阳(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)人,汉族。祖籍河北昌黎,世称韩昌黎。晚年任吏部侍郎,又称韩吏部。谥号“文”,又称韩文公。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,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,破骈为散,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。宋代苏轼称他“文起八代之衰”,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,与柳宗元并称“韩柳”,有“文章巨公”和“百代文宗”之名,作品都收在《昌黎先生集》里。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“道统”观念的确立者,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