臭味相投

出自 明代 冯梦龙 《醒世恒言·薛录事鱼服争仙》

释义:彼此在思想作风和兴趣等方面相同,因而很合得来(专指坏的)。

出自:《左传·襄公八年》:“今譬于草木,寡君在君,君之臭味也。汉·蔡邕《玄文先生李休碑》:“凡其亲昭朋徒、臭味相与,大会而葬之。”

现代解析

“臭味相投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难闻的气味互相吸引”,但实际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因为相似的坏习惯、低劣品味或不良品行而互相吸引、结成同伙的现象。

举个例子:比如两个人都爱背后说人坏话,一聊起八卦就特别投缘;或者一群人都想投机取巧,凑在一起琢磨歪门邪道。这种“投缘”不是真正的志同道合,而是低层次需求的相互满足。

这个成语的精妙在于用“臭味”这种直观的感官体验,尖锐地揭示了人际关系中一种隐蔽的真相——有时候人们走近彼此,不是因为高尚的追求,恰恰是因为共同的缺陷。它像一面照妖镜,让那些打着“志趣相投”幌子的不良关系现出原形。

使用时要注意,这个成语带有明显的贬义,就像给这类人际关系贴了个“不合格”的标签。它提醒我们:交友时要警惕那种“一拍即合”的快感——有时候臭味相投的默契,比显而易见的敌人更危险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