疾恶如仇

出自 孔融 《荐祢衡表》

释义:憎恨坏人坏事就像痛恨仇敌一样。

现代解析

“疾恶如仇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憎恨坏人坏事,像对待仇人一样激烈”。它形容一个人对邪恶、不公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反感,态度鲜明,毫不妥协。

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假如你看到有人欺负弱小,立刻站出来制止,甚至比当事人还愤怒,这就是“疾恶如仇”的表现。这种性格的人往往黑白分明,见到不公平的事就忍不住要管,就像眼睛里揉不得沙子。

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它传递了一种正直勇敢的精神。它鼓励人们不要对坏事麻木不仁,而是应该敢于反抗。不过也要注意,这种性格有时会显得过于刚硬,容易冲动。就像武侠小说里的大侠,路见不平就拔刀相助固然痛快,但现实中也需要讲究方法。

简单来说,“疾恶如仇”就是爱憎分明到极致的代名词,它既是一种可贵品质,也需要智慧去平衡。

孔融

孔融(153-208),字文举,鲁国(治今山东曲阜)人,东汉文学家,“建安七子”之首。家学渊源,是孔子的二十世孙,太山都尉孔宙之子。少有异才,勤奋好学,与平原陶丘洪、陈留边让并称俊秀。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、虎贲中郎将、北海相,时称孔北海。在郡六年,修城邑,立学校,举贤才,表儒术。建安元年(196),征还为将作大匠,迁少府,又任大中大夫。性好宾客,喜抨议时政,言辞激烈,后因触怒曹操,为曹操所杀。能诗善文。散文锋利简洁,代表作是《荐祢衡表》。六言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。原有文集已散佚,明人辑有《孔北海集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