仗势欺人

出自 元代 王实甫 《西厢记》

释义:倚仗某种权势欺压他人。

现代解析

“仗势欺人”这个成语很好理解,拆开看就是“靠着势力欺负别人”。它像一面照妖镜,专门揭露那些借权力、地位或背景压迫弱者的行为。

举个生活例子:小区里有个保安,原本职责是维护秩序,但他若因为自己穿着制服,就故意刁难送外卖的小哥或收废品的老人,这就是典型的“仗势欺人”。重点在于“仗势”——他本身可能没什么本事,全靠背后的身份撑腰。

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点破了一种社会病态:强者不靠道理服人,反而用地位碾压他人。比如职场中领导凭职权给下属穿小鞋,学校里大孩子抢小孩子玩具还威胁“我哥是六年级的”,本质上都是用外在优势掩盖内在的无理。

它的魅力在于画面感极强,四个字就能让人联想到“狗仗人势”的嘴脸,既讽刺又警醒。我们反感这种行为,正说明公平待人刻在骨子里——真正值得尊敬的,永远是靠本事说话的人,而不是靠牌子吓人的纸老虎。

王实甫

王实甫(1260年-1336年),名德信,大都(今北京市)人,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(今定兴县)。元代著名戏曲作家,杂剧《西厢记》的作者,生平事迹不详。王实甫与关汉卿齐名,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,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,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,成为中国戏曲史上“文采派”的杰出代表。著有杂剧十四种,现存《西厢记》、《丽春堂》、《破窑记》三种。《破窑记》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,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。另有《贩茶船》、《芙蓉亭》二种,各传有曲文一折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