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拜之交

出自 元代 王实甫 《西厢记》

释义:拜把子、亲如兄弟的关系。

现代解析

“八拜之交”这个成语,讲的是古人用最隆重的礼节结为兄弟姐妹的故事。

想象一下,两个人感情好到像亲兄妹一样,光嘴上说说还不够,非得郑重其事地跪下来,对着天地磕八个头,正式认下这份情谊。这八个头不是随便磕的,每一拜都代表一种承诺:比如同甘共苦、不离不弃、生死相托……相当于把“有福同享,有难同当”的誓言用最实在的动作刻进骨子里。

古人用“八拜”这种夸张的仪式感,其实是想说:真正的友谊不是吃喝玩乐的表面热闹,而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深度信任。就像刘备、关羽、张飞的“桃园三结义”,或者伯牙子期“高山流水”的知己之情,关键时候能互相托付性命。

放到今天,这个成语提醒我们:朋友贵在质量不在数量。那些平时称兄道弟、遇事躲得老远的人,比不上一个愿意和你并肩面对风雨的真朋友。真正的“八拜之交”,未必需要磕头,但一定需要真心。

王实甫

王实甫(1260年-1336年),名德信,大都(今北京市)人,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(今定兴县)。元代著名戏曲作家,杂剧《西厢记》的作者,生平事迹不详。王实甫与关汉卿齐名,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,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,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,成为中国戏曲史上“文采派”的杰出代表。著有杂剧十四种,现存《西厢记》、《丽春堂》、《破窑记》三种。《破窑记》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,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。另有《贩茶船》、《芙蓉亭》二种,各传有曲文一折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