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外之人

出自 《庄子·大宗师》

释义:方外:世外。原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。后指僧道。

现代解析

《方外之人》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活在世俗规矩之外的人”,用来形容那些超脱现实社会、不受常规束缚的人。

核心理解:
1. “方外”指哪里?
古人认为现实社会是“方内”(有规矩、有约束的地方),而“方外”则是世外,比如深山、寺庙、道观等远离人群的地方,也代指一种自由的精神境界。

2. 什么样的人算“方外之人”?
比如隐居的文人、修行的僧道、看淡名利的隐士,他们不追求功名利禄,活得随心自在,甚至有些特立独行。

3. 现代还能用吗?
当然可以!比如有人放弃高薪工作去乡村种地,或者艺术家坚持自己的风格不迎合市场,都可以被称为“方外之人”——强调他们跳出常规活法的勇气。

成语的微妙之处:
它既带点仙气(比如形容高人),也可能带点调侃(比如说某人太不合群)。具体褒贬,要看说话时的语境。

举个例子:
- 褒义:“他退休后归隐田园,种花钓鱼,真是个方外之人。”(赞美淡泊)
- 中性:“她整天研究玄学,同事都觉得她是个方外之人。”(描述与众不同)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