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“连三接二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三个连着,两个接着”,但实际是用来形容事情一件接一件,连续不断发生的样子。
想象一下你手头的工作:刚处理完一份文件,电话响了;电话还没挂,同事又跑来问问题;问题没解决完,老板又发消息催报告……这种“事情扎堆来,忙得脚打后脑勺”的状态,就是“连三接二”。它既可能形容忙碌(比如“最近任务连三接二”),也可能形容好事不断(比如“喜讯连三接二”),关键看具体场景。
这个成语的妙处在于用数字“三”和“二”的叠加,给人一种“接踵而至”的画面感,比直接说“连续不断”更生动。比如:
- 负面用法:“故障连三接二地出现”——强调问题又多又急,让人应接不暇。
- 正面用法:“比赛获奖连三接二”——突出喜事密集的畅快感。
注意:它和“接二连三”意思相近,但“连三接二”更口语化,强调“多而密”;而“接二连三”有时带点“停不下来”的无奈感(比如“坏消息接二连三”)。
简单来说,记住这个成语就像看到一群人排队挤公交——一个刚上车,另一个立马跟上,形容“根本停不下来”的状态就对了。
曹雪芹
曹雪芹(约1715年5月28日—约1763年2月12日),名霑,字梦阮,号雪芹,又号芹溪、芹圃,中国古典名著《红楼梦》的作者,祖籍存在争议(辽宁辽阳、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),出生于江宁(今南京),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,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,曹顒之子(一说曹頫之子)。乾隆二十七年(1762年),幼子夭亡,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,卧床不起。乾隆二十八年(1763年)除夕(2月12日),因贫病无医而逝。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,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(1764年2月1日)、甲申(1764年)初春之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