鞭辟近里

出自 宋代 程颢 《师训》

释义:是形容做学问切实。也形容分析透彻,切中要害。 也说鞭辟近里。

现代解析

“鞭辟近里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用鞭子抽打,直戳最里层”,但实际是用来形容分析问题或说话直击要害、深入本质。

打个比方,就像剥洋葱:有人只撕下外层干皮就停手,而能做到“鞭辟近里”的人,会一层层剥开,直到看见最核心的部分。比如老师点评学生作文,如果说“字写得不错”,这只是表面评价;但如果指出“逻辑衔接不紧密,论据不够有力”,这就是“鞭辟近里”的批评——直接点破关键问题。

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强调“不绕弯子,抓住核心”。无论是解决问题还是与人交流,浮于表面只会浪费时间,而一针见血才能事半功倍。它提醒我们:看事情要像用X光机一样,穿透表象,找到真正的“病根”。

程颢

程颢(1032-1085), 北宋哲学家、教育家、北宋理学的奠基者。字伯淳,学者称明道先生。洛阳(今属河南)人。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。反对王安石新政。提出“天者理也”和“只心便是天,尽之便知性”的命题,认为“仁者浑然与物同体,义礼知信皆仁也”,识得此理,便须“以诚敬存之”(同上)。倡导“传心”说。承认“天地万物之理,无独必有对”。程颢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,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,世称程朱学派。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,收入《二程全书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