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刊之论

出自 宋代 郭若虚 《图画见闻志·论曹吴体法》

释义:刊:削除,改正。古代把字写在竹简或木板上,有错误就削去重写。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。也作“不刊之说”。

现代解析

“不刊之论”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“不能修改的言论”,但它的实际含义更生动——指的是那些绝对正确、无可挑剔的观点或理论,就像刻在石头上的字一样,想改都改不了。

想象一下,你写错字时可以用橡皮擦掉,但如果字是刻在石碑上的,就没法轻易修改了。这个成语就是用这种“刻字”的比喻,来形容那些经过时间考验、被公认正确的道理。比如科学定律“地球是圆的”,或者生活常识“早睡早起身体好”,这些都属于“不刊之论”。

有趣的是,它最初和古代文书有关。古人用刀在竹简上刻字,刻错了就得削掉重来(这叫“刊”)。所谓“不刊”,就是根本不需要修改,说明内容完美到极致。现在我们用这个词,更多是强调某种观点或理论的权威性——比如专家经过反复验证的结论,或者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箴言。

不过要注意,这个词虽然带着“绝对正确”的光环,但现实中真正的“不刊之论”其实很少。就连科学理论也可能被新发现推翻,所以使用时往往带着点夸张或敬重的语气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