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己成物
出自 《礼记·中庸》
释义:指的是自身有成就,也要使自身以外的一切有所成就,
现代解析
“成己成物”这个成语讲的是个人成长与外部贡献的平衡关系,用大白话来说就是:既要让自己变好,也要帮周围的人和事一起变好。
它的核心魅力在于揭示了人与环境的共生关系:
1. 先修内功:就像盖房子要先打地基,一个人得先提升自己的能力、品德(比如学习技能、修炼心态),这是“成己”的部分。
2. 外显价值:光自己厉害还不够,要把这份能量传递出去。比如老师自己懂知识是基础,教会学生才是完整闭环,这就是“成物”。
3. 双向滋养:帮助他人成长时,自己也会获得新启发(像教别人做题反而巩固了自己的知识),形成良性循环。
这种智慧在现代依然实用:
- 职场中,员工提升专业能力(成己)后主动分享经验(成物),团队整体水平就会提升。
- 家庭教育里,父母完善自我修养(成己),才能更有效地引导孩子(成物)。
它反对两种极端:自私自利只关注自己,或者牺牲自我盲目付出。真正的高手,往往在成就他人的过程中也成就了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