昏天黑地

出自 元代 关汉卿 《调风月》

释义:形容天色昏暗。

现代解析

“昏天黑地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天昏沉、地黑暗”,但实际用来形容三种典型场景:

1. 环境混乱:比如狂风暴雨时飞沙走石,眼前一片模糊;或战场厮杀时尘土飞扬,分不清方向。这种场景下,连最基本的天地界限都消失了。

2. 生活状态:形容人沉迷某事失去节制,比如熬夜打游戏到不知早晚,或酗酒后神志不清,完全失去了正常的时间观念和生活规律。

3. 社会黑暗:比喻某个时代或环境极其腐败,比如贪官横行、百姓受苦的时期,就像活在看不见光明的世界里。

这个成语的生动之处在于,用最直观的自然现象(天地昏暗)来比喻人类社会的极端状态。它既可以是客观描述(如暴风雪),也能表达主观感受(如醉酒的眩晕),还能批判社会现象,简单四个字就涵盖了从具体到抽象的丰富含义。使用时往往带贬义,暗示这种状态不正常、需要改变。

关汉卿

关汉卿(约1220年──1300年),元代杂剧作家。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,“元曲四大家”之首。号已斋(一作一斋)、已斋叟。汉族,解州人(今山西省运城),与马致远、郑光祖、白朴并称为“元曲四大家”。以杂剧的成就最大,一生写了60多种,今存18种,最著名的有《窦娥冤》;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,如:《单刀会》、《单鞭夺槊》、《西蜀梦》等;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、套数10多首。关汉卿塑造的“我却是蒸不烂、煮不熟、捶不匾、炒不爆、响珰珰一粒铜豌豆”(〈不伏老〉)的形象也广为人称,被誉“曲家圣人”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