粗衣粝食

出自 唐代 李翱 《左仆射傅公碑》

释义:亦作'麄衣粝食'。

现代解析

“粗衣粝食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就是“粗糙的衣服,简单的饭食”,形容生活条件非常朴素,吃穿都很普通。但它真正的魅力在于传递了一种人生态度——不追求物质享受,甘于平淡,甚至把清苦的日子过出一种踏实感。

比如一个退休的老教师,明明子女给买了名牌衣服,但他还是习惯穿洗得发白的旧衬衫;每天粗茶淡饭,却觉得比山珍海味更舒心。这种选择不是穷酸,而是主动放下虚荣,在简单中找到自在。古人用这四个字,其实是在赞美一种高级的活法:人不会被物质绑架,反而因为需求简单,活得更轻松、更专注。

现在很多人拼命赚钱买奢侈品、吃高档餐厅,但“粗衣粝食”提醒我们:真正的满足感未必来自外在。就像疫情期间,很多人突然发现,原来在家穿睡衣、煮碗清汤面,也能感受到平凡的幸福。这个成语像一面镜子,照出我们是否真的需要那么多物质堆砌的生活。

李翱

李翱(772年—841年),字习之,唐陇西成纪(今甘肃秦安东)人,西凉李暠后裔,北魏李冲十世孙。贞元年间进士,历任国子博士、史馆修撰、考功员外郎、礼部郎中、中书舍人、桂州刺史、山南东道节度使等职,曾从韩愈学古文,协助韩愈推进古文运动,两人亦师亦友。在思想上,李翱一生崇儒排佛,认为孔子是“圣人之大者也”,主张人们的言行都应以儒家的“中道”为标准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