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将入相

出自 唐代 崔颢 《江畔老人愁》

释义:将:大将。相:宰相。出征可为将帅,入朝可为丞相。指文武兼备的重臣。也指文武双全。也作“出入将相”。

现代解析

“出将入相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出门能当将军,进门能做宰相”,用来形容一个人能力超群,文武双全,无论在军事还是政治领域都能担当大任。

它的精髓在于强调“全面型人才”的价值。就像现代社会中,一个人既能带领团队冲锋陷阵(类似“将”的军事才能),又能运筹帷幄制定战略(类似“相”的治国智慧),这种全方位的能力在任何时代都备受推崇。

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用最简练的四个字,勾勒出一个理想人才的立体形象。它不局限于单一技能,而是鼓励人们突破自身局限,培养多元能力。就像篮球明星既能得分又能助攻,企业家既懂产品又懂管理,这种“跨界”实力往往能创造更大价值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成语中的“将”和“相”并非简单指官职,而是象征两种核心能力:果断的行动力与缜密的思考力。真正厉害的人,往往能在二者间灵活切换,就像诸葛亮既能草船借箭(将才的急智),又能写出《出师表》(相才的谋略)。

崔颢

崔颢(hào)(704—754),汴州(今河南开封市)人,唐代诗人。唐玄宗开元十一年(公元723年)进士,官至太仆寺丞,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。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《黄鹤楼》,据说李白为之搁笔,曾有“眼前有景道不得,崔颢题诗在上头”的赞叹。《全唐诗》收录诗四十二首。他秉性耿直,才思敏捷,其作品激昂豪放,气势宏伟,著有《崔颢集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