罪逆深重

出自 宋代 欧阳修 《与十四弟书》

释义:见'罪孽深重',罪恶极重。

现代解析

“罪逆深重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犯下的罪行和违背道义的行为非常严重”,但它的内涵远不止于此。

我们可以拆解来看:
1. “罪”和“逆”的结合
- “罪”指法律或道德上的过错,比如杀人、欺骗等;
- “逆”更强调违背天理人伦,比如背叛亲人、欺师灭祖等。
两者叠加,说明犯错者不仅违法,还践踏了人性底线,性质极其恶劣。

2. “深重”的份量
不是普通的错误,而是像一座山压在身上,难以弥补。比如历史上一些奸臣害国害民,他们的恶行就被形容为“罪逆深重”。

为什么这个成语有力量?
它不只是批评错误,更带有一种道德审判的意味。比如一个人残害无辜、恩将仇报,用“罪逆深重”形容他,等于说他的行为已经突破了社会容忍的极限,甚至不配被原谅。

和相似成语的区别
- “罪大恶极”偏重后果严重;
- “十恶不赦”强调法律不可饶恕;
- 而“罪逆深重”更突出对人性、伦理的背叛,带有强烈的道德谴责。

使用场景
现代生活中,这个词较少用于日常小错,更多针对极端行为。比如贪官污吏祸国殃民,或连环杀手残害生命,可以用它表达公众的愤怒与不齿。

总结
这个成语像一柄道德标尺,衡量那些彻底践踏良知的行为。它提醒我们:有些错误不仅是法律问题,更是对人性本身的背叛。

欧阳修

欧阳修(1007-1072),字永叔,号醉翁,晚号“六一居士”。汉族,吉州永丰(今江西省永丰县)人,因吉州原属庐陵郡,以“庐陵欧阳修”自居。谥号文忠,世称欧阳文忠公。北宋政治家、文学家、史学家,与韩愈、柳宗元、王安石、苏洵、苏轼、苏辙、曾巩合称“唐宋八大家”。后人又将其与韩愈、柳宗元和苏轼合称“千古文章四大家”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