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可收拾

出自 唐代 韩愈 《送高闲上人序》

释义:收拾:整理,整顿。无法整理。形容事物坏到无法整顿或挽救的地步。

现代解析

“不可收拾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没法收起来、没法整理”,就像一团乱麻越扯越乱,或者像打翻的墨水迅速晕染开,想补救都来不及。它专门用来形容事情彻底失控,局面恶化到无法挽回的地步。

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它用生活里常见的“失控场景”打比方。比如:
1. 小事变灾难:就像孩子玩火点燃了窗帘,火势瞬间蔓延,这时候光靠一盆水已经无济于事——这就是“不可收拾”。
2. 情绪爆发:两人吵架时,如果一方口不择言揭人伤疤,矛盾可能瞬间升级到无法调和,关系彻底破裂。
3. 社会事件:比如网络谣言被疯狂转发后,即使辟谣也难消除影响,舆论走向完全失控。

它的魅力在于警示作用——提醒人们:
- 及时止损:发现问题要早干预,别等“滚雪球”。
- 慎始慎微:很多大祸都源于疏忽的小事,比如没熄灭的烟头引发山火。
- 留有余地:说话做事别太绝,避免把对方逼到“无法回头”的境地。

简单说,这个成语是挂在现实中的“危险警报器”,教人做事有分寸,防患于未然。

韩愈

韩愈(768~824)字退之,唐代文学家、哲学家、思想家,河阳(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)人,汉族。祖籍河北昌黎,世称韩昌黎。晚年任吏部侍郎,又称韩吏部。谥号“文”,又称韩文公。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,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,破骈为散,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。宋代苏轼称他“文起八代之衰”,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,与柳宗元并称“韩柳”,有“文章巨公”和“百代文宗”之名,作品都收在《昌黎先生集》里。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“道统”观念的确立者,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