离乡别土

出自 唐代 元稹 《花栽》

释义:同'离乡背井',离开家乡,到外地去。

现代解析

《离乡别土》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就是离开家乡、告别故土。它描述的是一种被迫或无奈离开生长之地的心情,背后往往藏着不舍、眷恋甚至一丝悲凉。

举个例子:比如古代战乱时百姓逃难,现代年轻人为了生计去大城市打工,甚至留学海外多年难归的人——他们身上都有"离乡别土"的影子。这个成语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,它不单指地理上的远离,更强调心理上那种"根被拔起"的失落感。就像大树挪了地方要重新扎根,人换了环境也会经历适应期的孤独。
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还藏着中国人对"乡土"的特殊情感。在传统文化中,土地不仅是谋生的依靠,更是祖先记忆的承载。所以"别土"二字,其实是在告别一种熟悉的生活方式、人际关系,甚至部分自我认同。直到今天,我们依然能用它形容那些在异乡打拼时,突然想起家乡一碗热汤的瞬间。

元稹

元稹(779年-831年,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),字微之,别字威明,唐洛阳人(今河南洛阳)。父元宽,母郑氏。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,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。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“新乐府”。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“元白”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