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是心苗

出自 元代 白朴 《梧桐雨》

释义:犹言为心声。言语是思想的反映,从一个人的话里可以知道他的思想感情。

现代解析

“口是心苗”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“嘴巴是心灵的幼苗”,听起来有点抽象,但拆开看其实很生动。

打个比方:你心里想什么,就像埋了一颗种子,而说出来的话就是这颗种子冒出的嫩芽。虽然话(芽)和真实想法(根)可能不完全一样,但总能看出点苗头。比如:
- 有人嘴上说“随便”,但语气不耐烦,其实心里早就不乐意了;
- 夸人时眼神躲闪,那“你真厉害”可能只是客套。

这个成语的精妙在于,它提醒我们:语言可以伪装,但总会露出破绽。就像幼苗会朝着阳光生长,人说的话也总会隐约带着内心的真实倾向。

用现代话总结:“嘴上说的,都是心里漏的。” 学会听弦外之音,比只听字面意思更重要。

白朴

白朴(1226—约1306) 原名恒,字仁甫,后改名朴,字太素,号兰谷。汉族,祖籍隩州(今山西河曲附近),后徙居真定(今河北正定县),晚岁寓居金陵(今南京市),终身未仕。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、曲作家、杂剧家,与关汉卿、马致远、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。代表作主要有《唐明皇秋夜梧桐雨》、《裴少俊墙头马上》、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