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里长征

出自 唐代 王昌龄 《出塞》

释义:征:远行。指征程遥远。也比喻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才得以完成的伟大事业。

现代解析

“万里长征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一万里的长途跋涉”,但它真正的内涵远不止于此。

核心意义
它比喻一项极其艰巨、需要长期奋斗才能完成的伟大事业。就像红军长征一样,路途遥远、困难重重,但坚持到底就能创造奇迹。

为什么用它
1. 强调困难——不是普通的挑战,而是需要持久战的大目标。
2. 突出坚持——再难的事,一步步走也能到达终点。
3. 暗含希望——虽然漫长,但最终可能成功,比如创业、科研、学习等。

生活例子
- 一个人从零开始学手艺,十年如一日,就是他的“万里长征”。
- 国家脱贫工程,用几十年让亿万人过上好日子,也是现代版的“万里长征”。

注意点
这个词通常用于正面、宏大的事情,比如理想、国家建设等,不适用于日常小事(比如“取快递的万里长征”会显得夸张)。

简单说,它是对“长期奋斗”最生动的比喻——路长,但值得。

王昌龄

王昌龄 (698— 756),字少伯,河东晋阳(今山西太原)人。盛唐著名边塞诗人,后人誉为“七绝圣手”。早年贫贱,困于农耕,年近不惑,始中进士。初任秘书省校书郎,又中博学宏辞,授汜水尉,因事贬岭南。与李白、高适、王维、王之涣、岑参等交厚。开元末返长安,改授江宁丞。被谤谪龙标尉。安史乱起,为刺史闾丘所杀。其诗以七绝见长,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,有“诗家夫子王江宁”之誉(亦有“诗家天子王江宁”的说法)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