烘堂大笑

出自 唐代御史有台院、殿院、察院之分,由台院一名年资最高者主杂事,谓之“杂端”;凡公堂会食,都不谈笑,如杂端先笑,则三院之人随之大笑,谓之“烘堂”。见唐赵璘 《因话录·征》

释义:唐代御史有台院﹑殿院﹑察院之分,由台院一名年资最高者主杂事,谓之'杂端';凡公堂会食,都不谈笑,如杂端先笑,则三院之人随之大笑,谓之'烘堂'。见唐赵璘《因话录.征》。后因以'烘堂大笑'形容满屋的人同时大笑。

现代解析

“烘堂大笑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整个屋子的人一起大笑”,形容一群人被逗得同时开怀大笑的热闹场面。它的精髓在于两点:

1. 集体欢乐的感染力
不是一个人偷笑或几个人笑,而是像烤火取暖一样(“烘”字暗含这层画面感),笑声的热力充满整个空间,所有人情绪互相传染,形成一种共享的快乐氛围。比如同事听了个精彩笑话,全班同学看到老师出糗,这种全场爆笑的场景就是“烘堂大笑”。

2. 自然流露的畅快感
这种笑往往不是刻意安排的,而是因为某个意外、趣事或妙语突然触发,大家不约而同笑出声。比如相声抖包袱时观众的反应,或者朋友聚会时有人模仿长辈说话惟妙惟肖,瞬间点燃全场笑声。

使用场景:现在多形容喜剧表演、朋友玩笑、轻松场合中众人一起大笑的状态,比“哈哈大笑”更强调群体性,比“哄堂大笑”(更常见写法)多了点画面温度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