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《昏昏欲睡》这个成语就像一幅生动的画面:一个人脑袋一点一点地往下垂,眼皮像挂了铅块似的直打架,整个人像被抽走了精神气儿。它抓住了人在极度困倦时那种"身体还在,灵魂已睡着"的滑稽状态。
这个成语的妙处在于用声音传递感觉。"昏昏"两个字的发音自带催眠效果,念的时候嘴唇几乎不用动,像极了打哈欠时懒洋洋的嘴型;而"欲睡"的发音又轻又飘,尾音自然弱下去,完美模仿了人即将入睡时含糊的语调。
生活中处处能见到它的影子:上课时被午后阳光晒得犯困的学生,开会时强撑精神的打工人,甚至窝在沙发上看电视突然"断电"的爸爸——这时候用"昏昏欲睡"来形容,比直接说"想睡觉"多了三分画面感,还带着点善意的调侃。这个成语告诉我们,中文里连"犯困"都能说得这么有诗意。
蒲松龄
蒲松龄(1640-1715)字留仙,一字剑臣,别号柳泉居士,世称聊斋先生,自称异史氏,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。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。19岁应童子试,接连考取县、府、道三个第一,名震一时。补博士弟子员。以后屡试不第,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。为生活所迫,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,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,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,舌耕笔耘,近40年,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。1715年正月病逝,享年76岁。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《聊斋志异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