化为乌有

出自 宋代 苏轼 《东坡诗·卷十五·章质夫送酒六壶;书至而酒不达;戏作小诗问之》

释义:乌有:没有,不存在。变得什么都没有了。形容一下子全部丧失或落空。

现代解析

“化为乌有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变成乌鸦的叫声”——听起来有点奇怪对吧?其实它用了一个巧妙的比喻:乌鸦的叫声“啊——啊——”消散在空气中,就像事物彻底消失一样,连影子都抓不住。

举个例子:你花一上午堆的雪人,太阳一晒就化成水渗进土里,这就是“化为乌有”;熬夜写的文件没保存,电脑死机后全没了,这也是“化为乌有”。它比“消失”更绝,强调从存在到彻底空无一物的过程,常带着遗憾或荒诞感。

这个成语的精妙在于画面感——乌鸦飞过,声音散尽,什么都没留下。我们用它时,往往带着“曾经存在过,现在全没了”的唏嘘,比如“他半生积蓄,一场骗局就化为乌有”。既说结果,也暗含过程,比单纯说“没了”更有故事性。

苏轼

苏轼(1037-1101)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美食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汉族,四川人,葬于颍昌(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)。一生仕途坎坷,学识渊博,天资极高,诗文书画皆精。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畅达,与欧阳修并称欧苏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诗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、比喻,艺术表现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苏黄;词开豪放一派,对后世有巨大影响,与辛弃疾并称苏辛;书法擅长行书、楷书,能自创新意,用笔丰腴跌宕,有天真烂漫之趣,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宋四家;画学文同,论画主张神似,提倡“士人画”。著有《苏东坡全集》和《东坡乐府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