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“心灰意懒”这个成语,就像一个人对什么都提不起劲头的状态。想象一下:你原本满腔热情地做一件事,结果屡屡受挫,就像烧旺的火堆被一次次泼冷水,最后连火星都快没了——这时候心里又失望又疲惫,干脆什么都不想干了,连手都懒得抬。这种“累觉不爱”的消极情绪,就是“心灰意懒”最生动的写照。
它比单纯的“不开心”更严重,是一种长期受打击后产生的“精神倦怠”。比如有人创业失败多次后,再听到新机会时连连摆手:“算了算了,折腾不动了”;或是努力学习却成绩平平的学生,干脆躺平不学了。这种状态往往伴随着自我怀疑,就像心里有个声音在说:“反正努力也没用,不如省点力气。”
但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也藏着转机——灰烬里可能还有未灭的火星。许多人在“心灰意懒”后休息调整,反而能找到新方向。就像手机电量耗尽后会强制关机保护,这种“懒”某种程度上是心灵在喊停,提醒我们该换个活法了。
乔吉
乔吉(约1280~1345),字梦符,号笙鹤翁,又号惺惺道人。 [1] 太原(今属山西)人,元代杂剧家,他一生怀才不遇,倾其精力创作散曲、杂剧。他的杂剧作品,见于《元曲选》、《古名家杂剧》、《柳枝集》等集中。散曲作品据《全元散曲》所辑存小令200余首,套曲11首。散曲集今有抄本《文湖州集词》1卷,李开先辑《乔梦符小令》1卷,及任讷《散曲丛刊》本《梦符散曲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