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“愁眉苦脸”这个成语很好理解,就是形容一个人眉头紧皱、脸色难看的样子。它像一张活生生的表情包,直接把人心里发愁、烦恼、不高兴的状态画在了脸上。
想象一下:遇到难题解不开时,人自然会不自觉地皱起眉头;碰上烦心事,嘴角也会耷拉下来——这种生理反应被成语精准捕捉,用“眉”和“脸”两个最显眼的部位组合,就像用最粗的马克笔勾了个轮廓,谁都能一眼看懂。
这个成语的巧妙在于,它不说“我很烦”,而是用五官的变化来“显影”情绪。比如孩子考试不及格时缩着脖子抿着嘴的样子,或者打工人加班时揉着太阳穴叹气的神态,都是现成的“愁眉苦脸”教学案例。它比直接说“不开心”更形象,比“垂头丧气”更聚焦面部特征,自带画面感和传染性——看到别人这样,你自己可能也会跟着皱眉头。
王实甫
王实甫(1260年-1336年),名德信,大都(今北京市)人,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(今定兴县)。元代著名戏曲作家,杂剧《西厢记》的作者,生平事迹不详。王实甫与关汉卿齐名,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,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,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,成为中国戏曲史上“文采派”的杰出代表。著有杂剧十四种,现存《西厢记》、《丽春堂》、《破窑记》三种。《破窑记》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,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。另有《贩茶船》、《芙蓉亭》二种,各传有曲文一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