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负海涵

出自 韩愈 《南阳樊绍述墓志铭》

释义:谓大地负载万物,海洋容纳百川;形容包罗万象,含蕴丰富。

现代解析

“地负海涵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大地承载万物,海洋包容一切”,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胸怀宽广、气度非凡,能包容和接纳各种各样的人和事。

打个比方,就像大地一样,不管是什么东西——高楼大厦、花草树木、甚至垃圾——它都稳稳地托住,从不抱怨;又像大海一样,不管是清水、污水,还是江河溪流,它都全部接纳,从不挑剔。所以,说一个人“地负海涵”,就是夸他心胸开阔,能包容不同的意见、性格甚至缺点,不会因为小事斤斤计较。

这种品质在现实生活中特别珍贵。比如团队合作时,遇到性格迥异的同事,有人急躁、有人拖拉,但“地负海涵”的领导者不会轻易发火,而是理解差异,协调大家发挥各自长处;再比如家庭教育,父母若能“地负海涵”,孩子犯错时就不会一味指责,而是给孩子改错的空间。

成语背后的智慧是:真正的强大不是锋芒毕露,而是像自然一样,用包容的力量化解矛盾。它提醒我们,面对复杂的世界,与其挑剔排斥,不如学会承载和接纳——这种境界,正是古人推崇的“大器”风范。

韩愈

韩愈(768~824)字退之,唐代文学家、哲学家、思想家,河阳(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)人,汉族。祖籍河北昌黎,世称韩昌黎。晚年任吏部侍郎,又称韩吏部。谥号“文”,又称韩文公。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,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,破骈为散,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。宋代苏轼称他“文起八代之衰”,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,与柳宗元并称“韩柳”,有“文章巨公”和“百代文宗”之名,作品都收在《昌黎先生集》里。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“道统”观念的确立者,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