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“虚情假意”这个成语拆开看很简单:
“虚情”就是假装出来的感情,像演员背台词一样不走心;“假意”则是刻意摆出的态度,像包装精美的空盒子。合起来形容人表面热情,实际心里根本没当回事。
生活中常见的例子:
- 亲戚见面夸你“越来越帅了”,转头却和别人议论你的缺点;
- 同事嘴上说“有事随时找我”,真需要帮忙时找借口躲开;
- 某些商家喊“顾客是上帝”,但卖完劣质产品就翻脸不认账。
它的精髓在于反差:
用甜蜜的语言或行动当面具,掩盖真实的冷漠或算计。这种伪装往往带着目的性,比如讨好、利用,或者避免冲突。
比“虚伪”更生动:
“虚伪”是笼统的贬义,而“虚情假意”直接画出“情感造假”的画面感,让人联想到假笑、客套话、浮夸的关心,更容易戳穿这种社交表演。
提醒我们:
听人说话别只看表面,多观察对方是否言行一致。真正的善意会落在行动上,而不是挂在嘴边。
吴承恩
(1500—1582)明小说家。山阳人,字汝忠,号射阳山人。科举屡遭挫折,嘉靖中补贡生,后任浙江长兴县丞。耻为五斗米折腰,拂袖而归,专意著述。自幼喜读野言稗史、志怪小说,善谐谑,晚年作《西游记》,叙述唐高僧玄奘取经故事。另有《射阳先生存稿》、《禹鼎志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