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喻户晓

出自 宋代 楼钥 《缴郑熙等免罪》

释义:家家户户都知道。形容尽人皆知。

现代解析

“家喻户晓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就是“家家户户都知道、都明白”。它形容某件事或某个人名气特别大,传播得特别广,就像现在网络上说的“刷屏级”的存在。

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春节联欢晚会里的一些经典小品台词,比如“忽悠,接着忽悠”,几乎全国人民都能接上下一句,这就是“家喻户晓”的效果。再比如老一辈人可能没读过《西游记》,但一定知道孙悟空会七十二变——这些深入日常的文化符号,就是靠时间积累和口口相传达到了“家喻户晓”的程度。

这个成语背后还藏着传播的智慧:一件事要真正被大众记住,光靠短暂的热度不够,需要像水渗进土壤一样慢慢浸润生活。比如“红灯停绿灯行”的交通规则,通过长期宣传成了全民常识,这才算真正的家喻户晓。它既强调传播的广度(覆盖每家每户),也暗含深度(连老人小孩都理解),比单纯说“很有名”更有画面感。

楼钥

楼钥(1137~1213)南宋大臣、文学家。字大防,又字启伯,号攻媿主人,明州鄞县(今属浙江宁波)人。楼璩的三子,有兄长楼鐊、楼锡,与袁方、袁燮师事王默、李鸿渐、李若讷、郑锷等人。隆兴元年(1163年)进士及第。历官温州教授,起居郎兼中书舍人,大定九年(1169年),随舅父贺正旦使汪大猷出使金朝。嘉定六年(1213年)卒,谥宣献。袁燮写有行状。有子楼淳、楼濛(早夭)、楼潚、楼治,皆以荫入仕。历官温州教授、乐清知县、翰林学士、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、资政殿学士、知太平州。 乾道间,以书状官从舅父汪大猷使金,按日记叙途中所闻,成《北行日录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