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无王法

出自 清代 吴敬梓 《儒林外史》

释义:胆大妄为,眼中已无法律的存在。

现代解析

“目无王法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眼里没有法律”,形容人狂妄自大,做事不顾法律约束,甚至公然挑战规则。它的核心在于两点:

1. 对权力的蔑视
这里的“王法”不仅指法律,更代表社会公认的秩序。比如有人仗着有钱有势就欺压百姓,或者官员滥用职权谋私利,都属于“目无王法”——他们觉得自己可以凌驾于规则之上。

2. 后果必然严重
成语自带警示色彩。现实中或许有人一时嚣张,但长远看,漠视规则的人终会付出代价。比如贪官落马、黑恶势力被铲除,都印证了“法网恢恢”的道理。

生动例子
- 古代:恶霸强占民田还殴打百姓,县令却不敢管,这就是“目无王法”的典型。
- 现代:开车闯红灯还辱骂交警,或者网红直播时造假骗钱,本质上都是觉得自己能“绕过法律”。

使用场景
批评违法乱纪行为时常用,但要注意:现在说“王法”会带点讽刺或古风味道,日常中我们更多用“无法无天”“藐视法律”这类表达。

吴敬梓

吴敬梓(1701—1754年),字敏轩,一字文木,号粒民,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。汉族,安徽省全椒人。因家有“文木山房”,所以晚年自称“文木老人”,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,故又称“秦淮寓客”(现存吴敬梓手写《兰亭序》中盖有印章:“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”)。后卒于客中。著有《文木山房诗文集》十二卷(今存四卷)、《文木山房诗说》七卷(今存四十三则)、小说《儒林外史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