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马攒蹄

出自 明代 吴承恩 《西游记》

释义:指两手两脚被捆在一起。出自《西游记》。

现代解析

“四马攒蹄”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四匹马把蹄子攒在一起,实际用来形容很多人或力量集中在一处,齐心协力做同一件事的场景。

想象一下:四匹高头大马并排站立,马蹄整齐地踏在地上。这个画面本身就传递出团结的力量感。就像拔河比赛时,所有队员同时发力;或者搬家时全家人一起抬重物,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状态,就是“四马攒蹄”的精髓。

这个成语特别强调“协同效应”——单独一匹马能拉车,四匹马配合好却能拉动更重的货物。它提醒我们:在需要攻坚克难的时候,与其各自为战,不如把资源、智慧、力气都集中到关键点上。比如疫情期间全国医疗队支援武汉,就是现代版的“四马攒蹄”。

使用时要注意语境:既可用于褒义(如团队合作),也可带贬义(如多人合伙欺负人)。关键看“攒蹄”的力量用在什么事情上——就像同样的马蹄,既能拉救灾物资,也可能踩踏庄稼。

吴承恩

(1500—1582)明小说家。山阳人,字汝忠,号射阳山人。科举屡遭挫折,嘉靖中补贡生,后任浙江长兴县丞。耻为五斗米折腰,拂袖而归,专意著述。自幼喜读野言稗史、志怪小说,善谐谑,晚年作《西游记》,叙述唐高僧玄奘取经故事。另有《射阳先生存稿》、《禹鼎志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