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“如诉如泣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像在倾诉,又像在哭泣”,用来形容声音或文字中饱含深情,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哀伤或恳切的情绪。
举个例子,你听一首二胡曲,琴声幽幽转转,好像一个人在低声诉说自己的心事,又像在默默流泪。这种感染力极强的情绪表达,就是“如诉如泣”。它不一定是大哭大喊,而是一种细腻的、能钻进人心里的哀愁。
再比如读一篇怀念亲人的文章,字里行间没有直接写“我多难过”,但通过描述旧物、往事,让读者仿佛听到作者无声的哽咽。这种含蓄却打动人心的表达方式,也是“如诉如泣”的体现。
这个成语的精妙在于,它抓住了人类表达情感的共性——最深的悲伤往往不是嚎啕,而是混合着倾诉欲和克制的复杂状态。就像我们难过时,可能会一边断断续续说话,一边忍不住掉眼泪。
苏轼
苏轼(1037-1101)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美食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汉族,四川人,葬于颍昌(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)。一生仕途坎坷,学识渊博,天资极高,诗文书画皆精。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畅达,与欧阳修并称欧苏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诗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、比喻,艺术表现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苏黄;词开豪放一派,对后世有巨大影响,与辛弃疾并称苏辛;书法擅长行书、楷书,能自创新意,用笔丰腴跌宕,有天真烂漫之趣,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宋四家;画学文同,论画主张神似,提倡“士人画”。著有《苏东坡全集》和《东坡乐府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