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淋日炙

出自 唐代 韩愈 《石鼓歌》

释义:炙:烤。雨里淋,太阳晒。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。

现代解析

“雨淋日炙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被雨水浇,被太阳烤”,听起来就像在户外经历风吹日晒的辛苦场景。但它真正的含义更深刻——形容人长期在恶劣环境中奔波劳碌,饱受自然或生活的双重折磨。

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比如一个外卖小哥,夏天顶着烈日送餐,突然又遇到暴雨,浑身湿透却还得继续赶路。这种“一会儿暴晒一会儿雨淋”的狼狈状态,就是“雨淋日炙”的生动体现。它不只是说身体受苦,更强调人在困境中咬牙坚持的无奈。

这个成语的精妙在于用两种极端天气的交替,把“反复受折磨”的感觉形象化了。我们用它时,可以形容户外劳动者的艰辛(如建筑工人),也能比喻人生中接二连三的打击(比如刚失业又生病)。四个字胜过千言万语,既有画面感,又透着对奋斗者的共情。

韩愈

韩愈(768~824)字退之,唐代文学家、哲学家、思想家,河阳(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)人,汉族。祖籍河北昌黎,世称韩昌黎。晚年任吏部侍郎,又称韩吏部。谥号“文”,又称韩文公。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,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,破骈为散,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。宋代苏轼称他“文起八代之衰”,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,与柳宗元并称“韩柳”,有“文章巨公”和“百代文宗”之名,作品都收在《昌黎先生集》里。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“道统”观念的确立者,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。

0